Tuesday, August 23, 2016

斷開以愛為名的枷鎖,在偏鄉遇見勞基法

本文投稿至想想論壇:在偏鄉遇見勞基法

近日報紙報導恆春區域唯一一名值班接生的婦產科醫師在離台奔喪前接生小孩的過程(中國時報報導),事件中要是小孩慢一些出生就沒醫師幫忙接生或由助產士接生;該院院長則在臉書上描述該事件時提出疑問:如果日後醫師納入勞基法,在偏鄉會不會造成災難?

偏鄉醫院的工時時間過長,被衛生福利部一直視為是醫師納入勞基法時應該特別考量配套的部分,但是討論時總是聚焦在偏鄉居民的就醫權益,而非這群長時間工作的醫事人員身上。在這事件中,我們看到了恆春基督教醫院獨自一人長期擔負接生責任的婦產科醫師,因為要離台奔喪造成婦產科醫師的空缺;而在數年前,也曾出現過玉里榮民醫院婦產科醫師在「方圓百里只剩一位婦產科醫師」的情況下,連續22天沒有休息,最終在壓力下向院方請假休息。(2012年報導連結

修改套用一下該院長的話語「如果日後醫師納入勞基法,醫師有正常的休息與輪班時間,在偏鄉會不會造成災難?」中間這句話是常常被忽略的,目前偏鄉醫療正是建立在醫師長時間值班工作的基礎之上,尤其是醫院中的少數專科或次專科醫師,像是上段提到的婦產科醫師或是有急重症評鑑需求的神經科醫師,往往一個月必須值班或者"待命 on call"十天或十五天甚至一整個月。因此當醫師納入勞基法的請求出現時,衛福部的主管、修法的立委、偏鄉醫院的院長與地方人士無不以偏鄉民眾的就醫權益為由,質疑納入勞基法的配套措施,或者質疑醫師根本不該納入勞基法。但是當這些想法出現時,可曾想想這些離開家鄉到偏鄉工作的醫療人員呢?

在婦產科醫師離台奔喪前接生這個事件的回顧中,該院院長把未來可能施行勞基法時沒有醫師值班的環境形容為災難。而本事件發生時,醫師尚未納入勞基法,若該名長期負責一整年365天的唯一一位婦產科醫師,先行一步離開搭上飛機,那這災難也是歸因到該名醫師請喪假的份上嗎?還是究責到明知醫師要請假卻無法啟動其餘挽救措施的醫院?或是造就這一切的醫療勞動環境身上呢?

災難來自於不知改變偏鄉環境的人們,我們看到高舉醫德與奉獻的大旗,卻沒見到主管機關或醫院把這份在偏鄉執業的醫療事業認真的視為一份工作來看。因此檯面上的聲音是繼續抗拒勞基法讓這些長期工作的人無法獲得正常的休息,直到累翻了燃盡了離開了再找下一個不知道在哪裡的奉獻者;而不是改善偏鄉工作環境,取得工作與休息上的平衡讓他們可以做得更久。在偏鄉執業,工作時間最長的一群人,卻成了納入勞基法時的阻力,但事實上他們才是更需要納入勞基法保障的人。

而長時間工作時所帶來的情緒、壓力與甚至可能隨之影響的醫療決策與品質,甚至似乎不在主管單位的考量之內。長期匱乏而過勞的人力所能發揮的作用,能滿足的或許只有要求填滿所有值班表格的政府與偏鄉民眾有醫師可看的期望。儘管如此,這些醫師依舊堅立在崗位上等待休息或倒下的那一天,除去情感,我們看到以愛為名的枷鎖讓他們持續在這土地上拚命,而我們能為他們做的,竟只是繼續抗拒醫師納入勞基法嗎?或者換個方向,讓他們納入勞基法時,能使醫師休息輪班,空檔時間有配套方式互相支援,待休息過後神采奕奕的與我們互道早安繼續照顧民眾的健康。至於工時規定影響偏鄉居民的就醫權益這種理由出現時,或許我們該瞭解:這些在偏鄉工作的醫師比起在遠方出聲音的人,更在意手上病人的健康,但他們也是需要休息的。而並非一個醫師休息,病人就沒人照顧,我們所要做的,是改變偏鄉的工作環境與工作型態,建立起團隊模式,比起一個人單打獨鬥,能做的更久更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