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9, 2009

531走在人生的路上

事先說明: 我是剛結束實習即將畢業的大七醫學系學生。

最近全台醫學生串連了一個「531要修法,保健康」的活動,雖然過程看起來有點零零落落,像是臨時發現沒辦法申請到路權(理由和之前搶救公視遊行時類似:沒在八天前申請路權);或者是在活動前三天,才有打算邀請知名人士來站台。

不過這都無法減損活動本身的價值。

引起這次活動的根源是在於幾百人去新加入歐盟的波蘭就讀醫學系,然後回國當醫師。這樣的好處比方說不用聯考、不用學歷認證、不用實習,阿還有可以去文化古國增廣見聞等等。那這樣和國內醫學系差別最大的地方何在呢?

剛經過實習訓練完畢的我認為正是「實習

國內的醫學系至少實習了一年以上,有些學校甚至是採取兩年實習的時間。但是波蘭的醫學系則是畢業後實習,所以國內醫學系學生是實習後考醫師執照,但波蘭醫學系學生回國後直接考照,尚未經過實習訓練。而只要考上醫師執照後「可以做」的事情卻是差不多(參見舊文兒童診療之爭第二段),但注意「可以做」和「會做」可是兩回事啊。盲人騎瞎馬,不過如此。

學然後知不足

在實習的這一年,我過得很充實。這種感覺,他們不曾體會。在實習快結束的幾日,我覺得既高興又有點沮喪,我高興我能將過去幾年的學習成果,應用在照顧病人的身上,甚至是近乎瘋狂的查詢文獻資料,診斷出師長們不曾遇過的案例;卻也覺得儘管過了這一年,我還是無法說自己OK了已經準備好要成為住院醫師了。那他們呢,能說出自己已經「BE PREPARED」了嗎?

在實習中認識未來工作的環境,是很大的收穫。大部分醫生都是到各科實習過才能確定自己未來要走的科別。(醫生是畢業後才選科的,因為常被問,在此做個解釋…)在實習過程中,不只是醫院在檢視這個學生以後申請時值得留下來嗎,學生也在檢視這間醫院以後值不值得留下。種種實習的箇中滋味,國內很多非醫學科系的學生畢業前也都要實習,都有經驗,但他們沒有。

醫學是經驗的累積,沒有經驗,空有知識,固然能通過以文字測驗的醫師國家考試,但卻無法在需要整體照護的病人前提供無法以文字測驗考出的能力。最近因為病人意識抬頭,曾有拒絕實習醫師跟診的意見出現,那未經實習的波蘭醫師呢,民眾又該如何面對?

最喜歡這句:我們不是局外人! (by kenworker)
(圖取自Flikcr user: kenworker

我們不是局外人,是謝長廷競選時台灣青年逆轉本部內的標語,針對政治失望與冷漠而提出的。現今,我也希望這句話能夠帶給看到這篇文章的大家一些熱情。台灣這麼小,大家都有機會遇到波蘭畢業的醫師,他們沒經過實習,影響的不只是他們自身專業能力,也是就醫民眾的健康問題。

註1: BE PREPARED 是獅子王中我最愛的歌。難得有反派歌曲這麼好聽的。
註2: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網站連結,因為裡面的波蘭學歷問題連結不合我意(www.fms-taiwan.org/joomla/index.php/antipopo),所以不放相關連結。
註3: 基於怕搶(小科)飯碗的心態一定有人有,也不必否認。我對小科沒興趣就是。